注重“变式学讲”, 打造“升级学讲”
——区名师高研班举行“学讲课堂”专题研修活动
为进一步发挥名优教师在实施“学讲方式”行动计划中的示范、引领作用,12月19日,区名师培训高级研修班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第十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注重“学讲变式”、打造“升级学讲”,活动内容分为名师示范和专家引领两部分,精彩纷呈的学讲课堂、深度精准地理论解析为本次研修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奠定了基础,为学员们进一步探索高效课堂,打造“升级学讲”课堂提供了助推力。
由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郑梅娟老师、黑龙江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刘丽霞老师、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朱学东老师分别执教的《Christmas》《Integrated skills》《化学反应速率》,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学。听课学员在感受执教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学科素养、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展示的同时,也在反思着自己的课堂生态,关注着成长中的学生学习。
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三位老师的课堂都有效地践行了市教育局李运生局长---《可见的学才能学进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对学习内容已有的初步感知进入课堂,建立已有经验与未知知识之间的链接,在教师课堂情境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再创造。郑梅娟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漫游”,规划学习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刘丽霞老师小组活动开展由易到难,给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梯度,为后续学习找到了新的生长点;朱学东老师更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注重知识的体系化梳理,为学生的二次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注学生能力与方法提升的过程:“学进去,讲出来”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身上,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已经成为课堂的常态,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上更是让我们深有感悟。郑老师将课堂中更多的“讲”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规范的对话方式、丰富的对话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了二次的整理、提升,教给了学生结构化学习的方法;刘老师采用真实情境开展小组教学,给予了文本内容创新、拓展的空间,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朱老师正确把握学情,将化学反应速率变化从抽象到具体地展现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使学生知识学习的条理性、清晰度、逻辑性得到发展。
关注学生完整人格塑造的过程:学讲课堂最终指向的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学讲的基础是阅读与倾听,学讲的适用范围是课堂、家庭、集会、自省等全场域,三位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讲的礼仪,激发了学生讲的愿望,提升了学生讲的能力,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三位老师用课堂实践教会了学生学习,发展了学生思维,塑造了学生人格;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变式学讲”教学生态。
“吹尽黄沙始现金”,高研班班主任程新展在充分肯定三位学员的课的同时,也一针见血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接着他结合市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二期实施方案和李运生局长《可见的学才能学进去》、《“讲出来”就是深度学习》两篇经典文章学习,深刻解读了以“完整的学”奠基,以“可见的学”促学,以“深度的学”增效,以“养成的学”保障的学习主张。他还结合本次区优秀学讲论文评选中涌现出的优秀学讲论文---师大附校柳翠老师的《“学讲方式”在高中政治课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的评析,指出在学讲论文撰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师大附校孙龙存副校长对高研班此次研修活动能在附校开展表示欢迎,同时希望高研班的学员们充分利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这三种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借助高研班的优秀平台完善自我成长。最后,班主任对高研班下一步的学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通过本次学讲专题研修活动,学员们对“学讲方式”和自我成长有了更多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把自我提升的压力变成不断进取的动力,在班主任与同伴们的互助、合作中完善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在尊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创造自我生命的价值。